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台湾当归!再现341年前的澎湖海战台湾自此彻底纳入中国版|和
凯发k8国际。k8凯发2024年10月14日,东部战区举行了“联合利剑-2024B”军事演习。
此次演习的直接目的,不仅是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,更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正当必要行动。
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自古以来,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。
但由于“重陆轻海”的治理传统,自元代以前,历代王朝都没有在台湾本岛直接设置过行政管辖体系。
直到1281年,元世祖在澎湖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,管辖台湾、澎湖地区的事务。
正如元史记载:“蒙元世祖远征日本因风失败,迂回台湾,道经澎湖设治澎湖。”
16世纪中叶以后,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和朋友共享我的娇妻燕子,西班牙、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,或掠夺资源,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,或直接出兵占领。
1624年(明天启四年),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南大员(今台南市安平区),开始殖民台湾。
1642年(明崇祯十五年),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,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,长达38年。
公元1644年(崇祯十七年),满清入主中原,取代大明王朝,但忠于明朝的势力依旧坚持抵抗,尤其是占据福建沿海的郑成功集团。
公元1659年(大清顺治十六年),郑成功率领10万大军攻打明朝的陪都南京,但终因各方掣肘、配合不力,加上清军主力及时回援,导致郑成功攻取南京的预想功亏一篑。
在这场战役中,郑军损失惨重,在清军的进一步进攻下,郑成功丢失漳州和朋友共享我的娇妻燕子、泉州、潮州等根据地,只能困守厦门、金门等沿海岛屿,粮草匮乏,给养严重不足。
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,东部面向浩瀚的太平洋,西隔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相望,东北邻日本琉球群岛,南界巴士海峡。
在当时,台湾一直是中国东南海疆的门户与屏藩,也是中国大陆、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商贸转运站,政治和经济地位都十分优越。
考虑到台湾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,而且方便随时渡海进攻清军。1661年3月,郑成功亲自率领2.5万将士和百艘战船,发起了的战役。
经过9个月的艰苦战斗,郑成功大军收复沦陷荷兰38年之久的台湾,台湾重归中华版图,郑成功也因此被列入民族英雄。
但天不遂人愿,在后的第二年,也就是1662年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,郑成功就患疾病逝世,他的长子郑经在内部争斗中获胜,成为郑氏集团新的领导者。
在对台湾二十多年的统治中,郑家积极发展生产,鼓励移民,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,这也一度成为郑氏集团能够长期以台湾一岛对抗清王朝的根本原因。
而对于以骑射起家的清王朝而言,海上力量的缺乏一直是清军无法彻底剿灭郑氏集团的重要因素。
同时,清王朝对于南方各沿海省份一直以来都是鞭长莫及,尤其是占据着云贵、广东、福建数省之地的三藩。
以当时清王朝的视角来看,占据着云贵、广东、福建数省之地的三藩才是大清王朝的心头之患。
因此对于孤悬海外的郑氏集团,清廷一开始的态度是将其视为东南边患,采取消极的海禁迁界政策。在后续的战争中,清廷也因为水师力量的不足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,一直处在被动的一方,双方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。
(康熙十二年)公元1673年,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,广西,湖南,四川数省陷入战火。
很快,郑氏台湾也卷入了三藩之乱的漩涡之中,郑经趁火打劫,侵占东南沿海多个府县。
为能全力吴三桂与其孙吴世璠,清廷一改往日对郑氏的敌对态度,多次遣使前往台湾议和,但一直未果。
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已平息三藩之乱的康熙皇帝获悉,控制台湾的延平王郑经病逝,郑氏王朝发生政变,年仅12岁的郑克爽继任延平王。
但实际上,郑氏集团的实权为冯锡范、刘国轩掌握,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,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,可谓是“贼势内乱,机实可乘”。
恰巧在此前一年,清军经过长期对峙和拉锯,终于占领了作为郑氏集团发源地的厦门和金门两岛,郑军数战皆不利,死伤者甚众,郑经只得率数千残兵败将退回台湾,至此已完全失去战争的主动权。
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时候进湾,且知施琅仇视郑氏王朝,必能帮助他击败郑军,便向康熙帝推荐了他。
施琅(1621年-1696年),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人,通阵法,善水战,熟悉海上风候、潮汐。
初为明将总兵郑芝龙的部属,后于清顺治三年(1646年),从郑芝龙降清,但因不得清军重视,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,任左先锋,会兵相继攻占漳浦、云霄(今均属福建)等地。
1651年(顺治八年),施琅因与郑成功交恶,酿成父亲和弟弟被杀的大祸,于是对郑成功恨之入骨,死心塌地投靠清朝,一意同郑氏为敌。
康熙非常清楚若攻,须一位了解台海、深谙水战的将领坐镇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,而身居内大臣十三年之久的老将施琅就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姚启圣军权旁落后,为避免施琅独得战功,转而和郑氏王朝谈判。但是施琅主战意志坚决,且负责谈判的刘国轩不接受剃发易服,谈判因此破裂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。
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廿三日(1683年6月17日)康熙帝下令施琅尽速进攻,因此爆发六月(阳历7月)的澎湖海战。
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,受制于作战技术,军事行动受“天”“地”的影响非常大,尤其是远涉重洋、渡海登岛作战时,风向、潮汐、地形等因素十分重要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。
台湾海峡是典型的季风区,气候特点是风大、浪高,正常情况下,台湾海峡秋冬刮东北风,夏天刮西南风。
冬季风的强度远大于夏季风,但冬季风风向稳定,变化不大,相反,夏季风则时有时无,台风还比较多,一遇台风,想找个避风澳都很难。
然而施琅恰恰选择在7月份(农历6月)出击,他认为,冬季风刚硬强劲,不利于船只航行停泊,夏季风比较柔和,有利于清军船队编队航行,又能避免官兵晕船,保持战斗力。
另外,台湾海峡夏季台风多发,郑军主将刘国轩必然认定清军不会在此时进军,因为之前郑成功就是选择在冬季进军的。所谓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”,此时发起攻击,可使敌军猝不及防。
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(1683年7月8日),在康熙皇帝的连番督促下,施琅率领一支由24000名官兵、大鸟船70艘、赶缯船103艘、双帆居船65艘组成的庞大舰队,从铜山岛出发,开启的战役。
施琅船队的第一个目标是郑军防守薄弱的八罩岛,刘国轩也知此地,但他认为这个地区是虎口形,守住两端就难以突入,且倘若清军秋冬来犯,八罩岛南部的岛屿均不能作为大型船队的避风澳,所以只在八罩岛北边的西屿和北大山等地派驻了士兵和火炮。
于是,当得知清军于十五日(9日)泊于八罩屿的消息后,刘国轩大喜,他坚信施琅一定挺不过台风的攻击,且在暴风中船只必定受珊瑚礁的不利影响,坚持“以逸待劳,不战而可收功”。
但施琅很幸运,并没有碰到台风,轻松泊船于八罩水竣澳,得以伺机进攻澎湖本岛。这一下,郑军再次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。
十六日(10日)施琅开始进攻郑军主力镇守的娘妈宫,以速度快的鸟船当作先锋,郑军右武卫林升率其部直冲清军战阵。
双方海上交战情况非常惨烈,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,持续了将近7个小时,林升被炮火击中身受重伤,施琅的右眼也被火铳击伤。
施琅于十七日(11日)返回八罩岛,刘国轩得知清军在八罩岛休息,亲自进攻却被施琅击退。
六月二十二日(16日)早七时,施琅再次命令,直插敌人心脏,分兵三路向娘妈宫发起狂攻。
中路:共有56艘船,分成8队,每队有7艘船。由施琅亲自指挥,作为主力进攻娘妈宫。
右路:共有50艘船,由总兵陈蠎等从澎湖港口东侧东莳攻入鸡笼屿、四角屿,之后会合中央部队夹攻郑军。
左路:共有50艘船,由总兵董义等从澎湖港口西侧内堑攻入牛心湾,让郑军误判清军要在此地登陆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。
天亮前,受台风影响,海上吹起西北风,郑军顺着风势进攻,一时处于优势,清将朱天贵被炮击而死。
到了中午,台风受到赤道锋面带的影响,海上又开始吹南风,风向转变成对清军有利。
施琅命令全军反攻,顺着风势发射各种火器,并且以数船围攻郑军一船,郑军全面崩溃,四十七员大将全部战死。
激战后,清军共毙伤郑军12000人,俘5000余人,击毁、缴获战船190余艘。刘国轩眼见大势已去,率领残余部队从北面吼门退往台湾,澎湖各岛郑军都向施琅投降。清军阵亡329人,伤1800余人,船只无一损失,可谓大胜。
澎湖本岛守将杨德见海战大败,刘国轩退往台湾,己部孤立无援,于是只得率领手下165员官将,4853名士兵投降清军,剩余各外屿守将见状也纷纷请降。历时一周的澎湖海战就此宣告结束。
在这场战役中,郑军经营澎湖多年,又擅长海战,本是处于有利态势的,而结果却一败涂地,刘国轩指挥上的失着应是一个重要原因。而清军之所以取胜,除战船装备精良,将士作战勇敢之外,也与施琅作战指挥的正确是分不开的。
在战役中,天时地利固然重要,但一个擅于审时度势,当机立断的将领,更为关键。
施琅战胜后,考虑台湾水道非常险恶,进军困难,决定暂缓进攻,采取攻心战术,让郑氏王朝从内部崩溃。
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不仅在澎湖禁止杀戮,张榜安民,还派人医治受伤郑军官兵,并配给他们衣服、粮食,将其送回台湾,愿意回大陆也可以回大陆。
受到优厚对待的郑军官兵回到台湾后,奔走相告,台湾军民争相来归,无法禁止,大大动摇了郑氏的统治。
同时,施琅和姚启圣再次对刘国轩展开招抚,并承诺“我决不与为仇,他肯降,吾必保奏而封之公侯。各为其主,忠臣也。彼固无罪,吾必与之结姻亲,以其为好汉也。”于是,刘国轩决定降清。
七月十三日(9月3日),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。在刘国轩大力主张下,郑克爽于七月十五日(9月5日)向施琅投降,并于八月十八日(10月8日)剃发易服,郑氏王朝正式灭亡。
话说回来,除了人为的干预外,为何澎湖一丢,郑克爽就投降了呢?这与澎湖的战略位置也分不开。
澎湖列岛共由64个岛屿组成,围起来的海湾就是著名的澎湖湾,港外波涛汹涌,湾内却风平浪静,可以屯兵。清军攻下澎湖,就可以以此为基地,整军备战。
同时,澎湖也是从东南沿海前往台湾的捷径之路,只有不到50公里,占据了澎湖,可以选择任意一点在台湾实施两栖登陆。所以,在武力威胁下,郑氏集团选择主动投降,确实是明智之举。
郑克爽投降后,清廷为了是否把台湾并入版图产生争论,不少大臣认为台湾孤悬海上,治理以及防守花费不小,主张弃守。
但施琅坚决主张“守而不弃”,他认为“台湾一地,虽属外岛,实关四省之要害”,“弃之必酿成大祸,留之诚永固边圉”,更为关键的是,荷兰“无时不在涎贪,亦必乘隙以图”,说服清廷将台湾并入版图。
1684年和朋友共享我的娇妻燕子,康熙下令设立台湾府,下辖台湾、诸罗、凤山三县,隶属于福建省。并派兵八千人驻防,设总兵一员,副将二员,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两千驻防,台湾重新统一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。
对于施琅本人来说,虽然他的身上充满了各种争议、评价,但不可否认他,并将其彻底纳入中国版图之中的功绩。
已故著名明清史专家傅衣凌先生曾指出:“郑成功和施琅,虽处境不同,征台的出发点不同,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,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。”
在澎湖海战胜利后,倘若没有施琅的据理力争,清廷是否将台湾并入版图还是一个未知数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如果没有他,或许台湾回归还不知道要晚多少年。